安康一男子疑在網癮治療學校被打斷多根肋骨
平利縣廣佛鎮(zhèn)村民劉某反映,其孩子在陜西正新青少年心理與行為研究中心(以下簡稱正新研究中心)矯正期間,被打斷多根肋骨。前不久,記者來到該研究中心走訪,對于孩子被打一事,雙方各執(zhí)一詞。通過調查發(fā)現(xiàn),這類網癮治療機構監(jiān)管存在空白,亟須引起相關部門重視。
網癮學校出來受傷,雙方各執(zhí)一詞
今年23歲的王森(化名),2015年考入河北外國語學院。“在校學習期間不愛與他人交流且行為異常,半年后請假回家治療,在家吃了一些治療抑郁癥、精神分裂癥的藥物后,效果也不明顯,總是在家里坐著不動、也不說話。”王森的母親劉某告訴記者,“后來,經熟人介紹,讓孩子到正新研究中心接受治療。”
“5月份到7月份兩個月的治療,孩子多處被打傷,經安康市中心醫(yī)院檢查,左側第2、7-10,右側第3、10肋骨之改變,考慮骨折并部分骨痂形成。”劉某指了指司法鑒定書,一臉憤怒,“非但沒把病治好,反而被打傷,還交付1萬元學費。”記者看到,經陜西安康金州司法鑒定中心鑒定,王森傷殘等級屬八級。
采訪中,據正新研究中心心理咨詢老師屈紅星解釋,王森在學校接受治療期間,不善與人交流,但卻常找她溝通,談一些煩心事。“家長只交付了1萬元學費(一學期共計3萬元學費),治療兩個月后,將孩子接回家,離開時王森并未受傷。”
據了解,王森家長當時向當?shù)匾?zhèn)派出所報了案,10月29日,記者了解到,案件仍在調查中,王森是否在矯正期間受傷還不得而知。
相關部門:該研究中心無辦學資格
“正新研究中心主要是治療青少年網癮、溝通障礙、親情疏遠等心理問題。學校采取全封閉式訓練,學生和家長第一次見面需等待45天,以后每月可見一次面?,F(xiàn)在,共有6名學生,學生最多時有20多人。”心理教師屈紅星去年來這里工作,畢業(yè)于安徽巢湖學院心理學專業(yè)。
記者采訪時,這6個孩子正在教官的帶領下喊著口號在操場跑步。來這里接受治療的學生每天有行為訓練課、心理指導課和文化課,跑步是行為訓練課中的一項。屈紅星介紹,“這些初中孩子快畢業(yè)了,男孩大多是因為網癮,女孩則因離家出走,被家長送到這里。”
記者注意到,正新研究中心辦學8年以來,先后僅有教職工(包括廚師、保安等后勤人員)12人,且教師多為剛畢業(yè)的大學生,目前沒有治療青少年網癮的專家。家長反映,“收費較高,初高中半年1.9萬元,成年人及情況嚴重者3萬元。”
當問到學校是否有正規(guī)營業(yè)執(zhí)照和辦學資質時,該校辦公室主任拓翠說:“我校經民政廳登記,屬于陜西正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,陜西省社科聯(lián)管理研究中心是我校的指導單位。校長在外地,具體的辦學資格我不太清楚。”
記者致電省民政廳,相關部門的負責人告訴記者,“正新研究中心是社科聯(lián)審批的研究機構,在民政廳登記過,但并沒有辦學資格。”
網癮治療機構監(jiān)管缺失
據中國青少年網絡協(xié)會第三次網癮調查研究報告顯示,我國城市青少年網民中網癮青少年約占14.1%,約有2404余萬人;在城市非網癮青少年中,約有12.7%的青少年有網癮傾向,人數(shù)約為1800余萬。他們及其家長深受其困擾,渴望得到正規(guī)機構治療。
早在2009年,原衛(wèi)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負責人在一次新聞發(fā)布會上明確表示:“衛(wèi)生部并沒有批準任何一家醫(yī)療機構專門治療網癮。”現(xiàn)在的國家計委也曾在2014年表示:“我國目前仍未批準任何一家醫(yī)療機構專門治療網癮。”
而種類繁多的網癮治療機構卻在各地悄然興起。記者隨便在網上一搜,各種戒治網癮機構多種多樣。這些機構大多是商業(yè)或民營機構,其主管部門五花八門,屬于公司培訓機構的由工商部門審批,屬于民辦教育的由教育部門審批,屬于社會類培訓機構的則由勞動部門審批。還有一些機構沒有經過任何部門批準,便開始招生。
“沒有正規(guī)的醫(yī)療機構治療網癮,家長只好高價求助于這些商業(yè)或民營機構。”一位家長說道。而不少機構利用家長病急亂投醫(yī)的心理牟取暴利,使用電擊、吃藥、暴力等讓網癮少年在身體和心靈上又一次遭受傷害,這種事件屢見報端。據報道,山東一戒網中心使用非法的“電休克治療儀”治療網癮少年,通過往孩子的太陽穴里通電進行“電擊治療”,這是一種針對精神病人才能使用的手法。
“網癮等異常行為不算是一種疾病,屬于行為障礙,藥物難治愈,沒有專門的醫(yī)療機構治療網癮,但可通過心理咨詢機構治療。”我省心理專家王邈說,“但由于對培訓機構和從業(yè)人員缺乏統(tǒng)一的認定資質和監(jiān)管,網癮治療很不規(guī)范。若從心理方面對網癮進行性治療,這是一個很專業(yè)的問題,很多治療機構沒有資深專家,沒有專門去研究網絡成癮的深層心理機制,而是簡單地從行為上進行干預,治標不治本。戒除網癮等異常行為需要心理干預、行為干預、認知干預等全方位立體化的手段。”
心理問題需重視,治療亟須專業(yè)化
家長“望子成龍”、“望女成鳳”的心理、社會的升學就業(yè)壓力以及青少年自身情緒波動大等諸多原因,使青少年心理疾病患者人數(shù)呈逐年增長的態(tài)勢,如果不及時疏導,進行治療,會對青少年及其家長造成不良影響,需引起重視。
據了解,國外對于治療青少年心理疾病,一般都由專門機構來承擔。韓國在治療青少年網癮時,一些專業(yè)訓練營要求父母孩子全部都參加,增加孩子與父母交流的時間,讓孩子們能夠脫離網絡虛擬世界。德國網癮診所的治療手段不僅專業(yè),而且多種多樣:如繪畫、舞臺劇、合唱、游泳、騎馬、種花等。
王邈說:“家長一旦發(fā)現(xiàn)孩子有心理問題,應及時引導,帶孩子旅游、上興趣班等轉移其注意力,幫助孩子在現(xiàn)實中找到獲得快樂的方法;父母還應和孩子搞好關系,給孩子更多關愛。如果青少年已有心理問題,和父母關系不好等,家長應及時查找原因,需對癥下藥。”
王邈指出,青少年心理問題需重視,治療方法亟須專業(yè)化。應加強對于治療青少年心理問題機構的監(jiān)管,設立專業(yè)的、有資質的機構來戒除青少年的不良行為。這些機構應該聘請上級技術督導顧問和專家,來對青少年進行專業(yè)指導。